" 最近三年我没有回来过,但‘粤港澳大湾区’这几个字熟悉得不得了,哪怕囊括的城市有很多都还没有去过,但总能听别人提起。" 今年 71 岁的方灿成是柬埔寨柬华理事总会常务副会长,出生在柬埔寨金边市,祖籍广东普宁,最近第一次踏足广东江门市。
因为,一个世界级的大会就在这里举办。

5 月 16 日 -18 日,2023 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在广东江门举行," 喊 " 来了全球五大洲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700 多名华侨华人精英和代表聚在一起,有的甚至就像方灿成那样,第一次 " 见识 " 江门," 走读 " 大湾区。

百闻不如一见!这是数百名侨界代表在受新冠疫情影响三年后首次来到广东,看到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第一反应。
是什么让他们千里迢迢从世界各地奔赴这里?又是什么让他们有这样的 " 惊艳感 "?
背后的原因并不简单。
狂飙的大湾区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今天的大湾区,粤港澳三地协同共进,经济总量近 13 万亿元人民币,多重国家战略叠加,超大规模市场、强大综合制造能力的优势日益凸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高,高质量发展迸发强劲活力。其中,香港、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经济总量超过 10.8 万亿,相当于全球第六大经济体。
" 这条城市带除了拥有在世界舞台熠熠发光的明星企业外,还正在以‘狂飙’的速度虹吸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不断融合和重组,带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站在世界前沿。" 作为一名留美归国的香港创业青年,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洪辉打了个比方,粤港澳大湾区就像是一列高铁列车," 如果我们不搭上去,就会落后很多 "。
有着同样想法的不止潘洪辉。今年 2 月在广州举行的中国侨商投资大会,推动投资贸易合作项目 856 个,总金额 1.63 万亿元,一个个大投资纷至沓来,充分凸显了广大侨胞扎根大湾区发展的信心。
今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 "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 新的战略定位。
这也使许多海外侨胞对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更是充满期待。
"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重要窗口,与世界联系紧密,是对外开放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表示,尤其是近几年,粤港澳大湾区在加紧建设,加大了对外经济合作,这也为侨商投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时不我待!林楚钦透露,他计划返回泰国后就马上组织泰国企业家再访大湾区。" 这里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产业规模,可支撑更多市场主体的存在,形成更细专业分工,带来较强集聚效应。" 他说," 我希望能带中国的企业走进泰国,也希望泰国的企业尽快来到大湾区,产生积极的化学反应。"

" 这次来到大湾区,来到广东,有一种‘一日千里’的感觉,与之前相比,变化很大。" 俄罗斯中国总商会圣彼得堡分会会长陈志刚、圣彼得堡中国文化中心总经理彭音来夫妻俩第二次参加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陈志刚说,希望通过参加这次大会,寻求到更多商机,同时跟大湾区的企业家多多沟通,请他们到俄罗斯去看看,把大湾区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带到俄罗斯。" 除了经贸以外,还想为在俄的华侨华人子女以及很多热爱中国文化的俄罗斯人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学习中国文化,或者到中国来学习,增强文化的往来。" 彭音来说。
谈情,也谈钱
广东在海外有 3000 多万侨胞,分布在超过 160 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全国海外侨胞的 " 半壁江山 "。
看过世界的人,最想回家;看过世界的人,也更明白,粤港澳这片土地有多 " 热 "。
对海外侨胞来说,这里是 " 故乡 ",是 " 老家 ",也是干事业的 " 福地 ",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海外侨胞为广东带来经济的 " 第一桶金 ",如今随着 " 广东制造 " 加速向 " 广东智造 " 跃升,搏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广东也是世界新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聚宝盆。
早在今年 2 月,广东就已启动了 " 侨助广东高质量发展行动 ",包括 " 广拓以侨引商渠道 "" 广聚天下侨界英才 " 等五方面 16 条举措。如在本次大会主会场的举办地江门,坐拥 530 多万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散布全球,近年来更是大力推进 " 侨都赋能 " 工程,加快平台建设。江门市市长吴晓晖举例介绍," 去年建成了全国首个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税收服务中心和平台、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涉侨远程公证服务工作上线运行;并设立了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为华侨华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国际化仲裁服务。"
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也已成为侨胞投资创业的热土。如《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正全面深化实施,2022 年全区实际使用外资近 60 亿美元,自由贸易账户跨境收支超过 4000 亿元。
与此同时,港澳地区也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将在 " 一国两制 " 大局下,发挥好 " 引进来、走出去 " 的双向平台角色,更好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则表示,澳门将大力推动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等重点产业发展,让海外侨胞和各界友人共享新的发展红利。
此次大会除了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 9 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进行城市推介外,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有关官员也在会上作推介发言。会后,还安排了三条大湾区城市线路,让嘉宾们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线路,实地考察大湾区。
越来越多贴心便捷的政策和鲜活生动的案例在这片热土绽放出彩。对侨胞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这个 " 家 ",既温情脉脉,也生机勃勃。
" 在感情上面,广东是中国的第一大侨乡,亲情上有天然的优势希望在广东生根落叶;另外一方面广东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十分好,也为我们带来非常好的营商环境。" 广州勍耀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广东东湖棋院董事长容一思 2010 年从海外回到国内发展,这几年公司一直加大对广东的投资布局。" 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的优质服务,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也为公司的业务开展,带来了极大便利。"
侨菁,有侨青
" 我这次就是要把他带出来,认识新朋友。" 祖籍东莞的加拿大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会长黄盾斌笑着把弟弟黄子栩 " 推 " 到了记者的镜头前。1995 年出生的黄子栩也笑着称自己是第一次见大场面。虽然有点 " 腼腆 ",但实际上他已经从加拿大回到东莞好几年,从事健康养老产业,感受到大湾区软联通和硬联通的魅力。" 这里的规则和市场与国际营商环境衔接得很好,也有不少助侨惠侨政策,对个人事业发展来说,现在来到大湾区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 不仅是经济,更重要的是一种接力和交流。" 黄盾斌还身兼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侨联委员、广东国际华商会常务副会长、东莞江夏国际集团董事长等职务。社会角色丰富的他,始终活跃在侨团工作一线,为有需要的组织和人群提供帮助。
" 作为侨企,我对投资东莞很有信心,希望更多年轻一代有才华、有学识、有抱负的华侨华人、留学生能在东莞看到发展新机遇。" 黄盾斌说," 把年轻人的想法、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带进来,也把这里的发展优势对外推介,这就是新‘侨’的作用。"
" 我们所说的新‘侨’,其实是广义的,是年轻一点的华人华侨。我们在前辈的感召下回到家乡,在这里眼见为实,希望把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告诉我们海外的同学、朋友。"1997 年出生的赖荣德是 " 侨三代 ",他与黄子栩、严伟结伴参加了本次大会。三人既是在加拿大认识的朋友,也同样是从家里 " 接棒 ",既在大湾区创业,也为 " 侨 " 架 " 桥 "。

本次大会邀请了 100 多名侨界青年代表参加会议,他们来自全球 5 大洲 38 个国家和地区,涵盖经贸、政治、科技、文化、教育、传媒等 6 个领域,年龄最小 25 岁。
侨青作为侨团中的年轻力量,也掌握着经济发展的 " 年轻密码 "。
一方面,侨青往往具备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其 " 回流 " 大湾区也带来新的经济发展动能。祖籍广东广州的中美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叶紫莹所创办的卓势集团有限公司,在大湾区的广州、深圳、佛山等地都设立了分公司,集团旗下人工智能公司还深耕制造业,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另一方面,作为侨界精英,侨青还能够发挥 " 引流 " 作用,带动一批华人华侨在大湾区兴业。18 日,大会结束后,黄盾斌就急忙返回东莞,他要张罗江夏数码产品研发生产基地的 " 开张 "。作为第一批广东省级 " 南粤侨创基地 " 之一,这个建筑面积约 12 万平方米的项目将为华人华侨、归国留学生提供 " 一揽子 " 创新创业服务," 我们可以免费提供办公地址。针对有创业意愿但又缺乏资金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我们还可以联系企业投资者、银行和天使投资基金等金融单位提供资金支持或融资帮助,让年轻人从海外带回来的科技成果更好地落地转化。" 黄盾斌说。
从长辈手中 " 接棒 ",新生代华侨华人接过的是闯荡的果敢、是坚毅的意志、是未竟的事业,更是中华民族的 " 根 "。
不管去到哪里," 根 " 一直在这里。这是一代代游子闯荡的力量,也是归航的心之所向。
GDToday金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