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制定出台《兰州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实施方案》,围绕最低市场准入、最简权力清单、最优审批服务、最有效监管 " 四最 " 目标,聚焦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及人文生态环境、强化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要素保障和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提出 30 个方面 230 条攻坚突破举措,全面 " 吹响 " 优化营商环境攻坚 " 集结号 "。
围绕政务服务环境建设,探索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 秒批 " 改革,率先在全省打造 "15 分钟政务服务圈 ",推行特殊群体政务服务 " 私人定制 " 服务;持续扩大 " 区域评估 "、施工豁免审查范围,探索实施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 " 两证合一 ";持续推行 " 交房即交证 "、房产与水电气暖 " 联动过户 ",全面推行企业二手房转移登记和抵押登记 " 合并办理 ",探索实施二手房 " 带押过户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移预告登记 ; 持续深化 " 多税合一 " 申报改革,扩大 " 非接触式 " 办税缴费服务覆盖面,主动为企业推送 " 幸福两单 ",推行财产行为税和企业所得税综合申报,探索多税种 " 一次登录、一表申报 " 的综合申报模式。
围绕市场环境建设,推广国际贸易 " 单一窗口 ",大力发展 " 多式联运 ",推动公路、铁路、海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融合发展,深化 " 区港联动 " 发展,探索亚麻籽产品 " 分送集报 " 通关模式;持续深化注销便利化改革,深化企业开办、简易注销等涉企高频事项 " 一件事一次办 ",扩大 " 一业一证 " 改革试点、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建立健全市场主体歇业备案制度;完善新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则;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和智慧监管;融合申请、登记、授权、缴费、政策资助、纠纷解决等业务,打造全省首家 " 一站式 " 知识产权服务专区。
围绕法治环境建设,建立破产衍生诉讼繁简分流和速裁快执机制,推行网上债权人会议制度,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府院联动机制,通过开展专项行动、诉前调解、畅通维权渠道等方式保障中小投资者权益,完善企业注销和破产制度。持续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信用奖惩机制、修复机制。
围绕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要素保障,持续加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完善绿色金融地方标准,逐步健全新区融资租赁工作机制、政策体系,筹建企业上市路演中心,支持企业上市和上市企业再融资,积极探索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行无缝续贷试点。推行 " 水电气暖讯 " 并联审批,持续推行小微企业 " 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 " 服务,推行重大项目用电 " 专责制 "、重点项目 " 永临结合 " 改革,推动工程管理维度由 " 单项 " 向 " 单体 " 转变,全面实施用户 " 零感知 " 式检修。
围绕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完善 " 监察 + 仲裁 + 司法 " 联动服务机制,创新设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和劳动监察法律援助站,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智慧监察管理服务体系,探索网上办案新模式,创新开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 " 云端 " 办案。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实行柔性监管,推进 " 互联网 + 监管 ",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非现场监管,继续深化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自然资源等 6 个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动态调整行政执法 " 两轻一免 " 清单和免强制清单,持续优化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模式,推动 " 强监管 " 与 " 减干扰 " 有机融合。
《方案》提出,通过今年扎实开展 " 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 " 行动,大力实施一批原创性、首创性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改革举措,聚力打造一批综合性与单项性指标领先、改革特色鲜明的营商环境标杆,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第一竞争力,以营商环境 " 大优化 " 协同推动招商引资 " 大突破 "、服务质效 " 大跃升 ",营造 " 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 " 的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更富有活力的国内一流营商环境,赋能兰州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力争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 " 新区经验 "。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一审丨编辑 孙悦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总值班 何晓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