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未经本人授权,个人养老金账户为什么会被私自开立?去年11月开始,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启动实施,各大银行纷纷上线个人养老金业务。提供账户开立、资金缴纳、产品认购等服务。由于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具有唯一性,各大银行均在争抢客户,推出开户领红包、入金领红包等营销活动,抢占市场份额。
个人养老金账户争夺白热化,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并没有咨询或开通过相关业务,却收到成功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信息。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包括兴业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具有个人养老金业务开办资质的银行,都有出现客户不知情却已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情况。
关于上述现象,银行方面核实后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兴业银行工作人员回复客户称,上述情况是银行与用人单位签署合作协议,由用人单位统一授权,批量为员工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邮储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用户收到成功开立账户的短信通知,实则是群发信息错误。建设银行工作人员解释称,用户被通知成功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是劳务公司与银行签署外包开户协议,并提供个人信息。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银行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立账户,实际上是银行在身份认证等工作中存在漏洞的典型表现。
未经授权被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2022年12月14日,王芬收到兴业银行短信通知,称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已开立成功。王芬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她从未点击过任何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链接,也没有咨询过相关业务,后来询问银行才知道自己是被用人单位统一授权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广州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若用人单位通过兴业银行代发工资,即可以与银行签订个人养老金委托开户协议,批量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用人单位批量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要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开户申请表,开户信息资料,用人单位负责人身份证,被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所有资料要加盖公章。”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被代理人经短信通知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后,需要到柜台办理身份确认,进行密码设置、存入一定金额才算激活个人养老金账户。
王芬认为,每个人只能开立一个养老金账户,用人单位没有权利擅自为其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而且线上无法激活或者注销个人养老金账户,需要亲自跑一趟银行,对本人造成极大不便。
2023年3月5日,陈佳也收到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短信通知。短信显示,陈佳已在邮储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并缴存个人养老金。为保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需及时登录“手机银行-个人养老金专区”下载税延凭证,作为抵税凭据。
陈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她手机没有邮储银行APP,所持的邮储银行卡不能非柜面交易,此前未到柜台办理过个人养老金相关业务,个人养老金账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立。
对此,邮储银行工作人员解释称,经过柜台查询验证,实际上陈佳并没有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收到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原因是短信群发错误。得知情况后,陈佳选择当场销卡,避免再次收到邮储银行突然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短信。
除上述两位用户外,据媒体报道,建设银行通过跟某劳务公司签署了外包开户的协议,在未经马先生的同意,私自为其开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账户绑定的手机号也非马先生本人。而马先生也多次强调,自己从未在该劳务公司任职。
苏筱芮表示,从现有个人养老金被私自开立的案例来看,一类是客户手机号码正确,并且客户未经任何确认流程便收到了养老金账户开立短信通知,此类多存在于代发客户群体中,需要进一步关注银行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批量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情形发生。另一类是手机号并非银行客户自有,而是留存营销人员等其他手机号码,反映出银行的合作推广渠道为了所谓的业绩不惜对客户信息进行造假,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银行的内部风控形同虚设。
3月15日,时代周报记者就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流程、批量开立账户模式、如何改进代理开户等相关问题联系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截至发稿,未收到相应回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本站财经APP